close

 一、追尋耐人尋味的老真空管


老管子雖然有其悠遠的歷史背景更能散發出令人讚嘆的音質,畢竟現在這年代已經是一管難求了,況且價格不斷攀高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也許不久的將來這些都會變成歷史名詞,真空管會老化是不爭的事實,現代的科技設計與製造技術將會青出於藍甚於藍,個人總認為真空管擴大機將來必定會打破老管子的迷失朝向現代製造技術的新方向。


 


二、單端 VS 推挽擴大機


早期的真擴大機大都採用單端輸出設計,理由很簡單線路簡單、零件數目少、配線容易、成本低廉,但是伴隨的是輸出變壓器磁性飽和問題、非線性放大失真、輸出功率較小、交流哼聲、需使用較大量的回授控制,這一切的問題均要一一設法去克服它。尤記得在高中一年級上學期時開始組裝第一部真空管擴大機時使用6AU6 + 6A Q5 + 6X4來組裝,感覺音符從唱盤的拾音器(壓電感應唱頭)經由三管球擴大機乃至揚聲器發聲,一切都是那麼神奇美妙。直至下學期開始6BQ5推挽式擴大機的組裝,發現這部推挽Hi-Fi擴大機發出的音樂簡直是天籟般,頓時單端式擴大機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從此認知上總認為推挽式擴大機的設計是進入高階音響部二法門,甚至高二時期電晶體時代來臨,從OTLOCL、全段直接交連電晶體或FET放大器均奉以P-P (PUSH-PULL)電路設計為寶典,直至近年來瀏覽日本名家西村健市氏葛原繁貴氏等人大作後才對單端放大器稍微改觀,好的線路設計、好的真空管、好的變壓器單端擴大機一樣可以擁有迷人之處。


 


三、小功率 VS 大功率擴大機


小功率與大功率的擴大機選擇孰優孰劣很難斷定,畢竟所推動的喇叭的效率會影響音樂的傳達性,這沒有所謂絕對性的問題存在,唯有小功率擴大機在大出力時容易伴隨較高失真度的捉襟見拙,大功率擴大機在推動高效率的喇叭時又顯得牛刀小試過於浪費,吾人認為使用適當推動功率的擴大機、挑選適任效率的揚聲器,才是追求美好原音重現的利器,一般而言以10~50W的功率放大較為適宜。


 


四、聽音樂與聽音響


吾人的發燒族的世界中大致可分為聽音樂與聽音響二類,聽音樂要有深厚的音樂素養;聽音響要有雄厚的財力支撐。坦白而言我不屬於都這二類,結婚生子前對古典樂可說是完全的門外漢,聽的是民歌與流行樂曲,巴哈是何許人貝多芬有何作品全然不知,直至長女學習鋼琴開始慢慢接觸古典樂曲,稍微窺視古典音樂之美迄今將近十七載,如今伴隨兒女成長開始對欣賞古典月稍有認知,而對於聽音響則是遙不可及之憾事,現役中的音響設備仍以MARANTZ PM-88SE A類擴大機和丹麥PEERLESS單體組成的揚聲器,並輔以PIONEER DV-525 DVD播放機為主。自從二年前有了重回真空管年代的想法,除了積極尋找真空管相關文章設計完成真空管前、後級擴大機線路外,已經完成我的A計畫KT-88真空管差動後級擴大機,B計畫前級擴大機亦即將陸續完成,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小小滿足個人對於音響設備的喜好了。


 


附記:    西村健市氏網址http://www.d1.dion.ne.jp/~ebe_ken/


葛原繁貴氏網址http://homepage3.nifty.com/NoranekoCo/V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歐吉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